第六百三十五节 法国的困境-《大国崛起1857》
第(3/3)页
在中国历史上,有一个例子,刚好与之相反。战国时期,秦国执行的是张仪的连横战略,但是后来在苏秦的运作下,东方五国合纵攻秦,以五倍的兵力进犯函谷关。在面对外交战略失败的困境下,秦国人没有选择向强敌投降,一寸土地都不肯交出来。而是选择跟五国联军血战,这种直面困境的勇气,最终成就了秦人的一统天下。
在任何时候,战略战术都只是辅助,国家间的竞争,始终都是一场血与火的正面较量,认不清这个残酷的现实,或者不敢直面这个惨烈现实的国家,是永远无法真正站起来的。
法国如今就是这种状态,在面对德国的压迫状态下,法国选择了向海外扩张。犹如当年一**游牧民族在来自东方的匈奴、突厥蒙古等强悍民族的压迫下,不断的往西方迁徙一样,他们恐怕也是打着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想法,可一个个都消失在了历史中。
中国民族虽然也面对这种压迫,甚至亡国,却能一次次回击,从而一次次重现站起来,而印度人大多数时候选择规避风险,所以一次又一次被统治。或许有些人不承认这种区别,认为太过虚浮,但请看看21世纪,有多少国家对中国的崛起忧心忡忡,而印度经济开始飞展后,大家眼睛仍然盯着中国,没有印度当成威胁,反而将其看作一种制衡中国的潜在力量。就是因为他们现,中国人虽然也丢人的自卑过,但只要迎来稳定的展机会,都会选择正面顶过去,而不是油滑的规避。
法国人向海外扩展另一种解读,其实就是在规避德国的压力,从世界民族大迁徙的大历史来看,其实就是法兰西民族在日耳曼民族的压迫下,开始从大6上向海外迁徙而已。
所以才会出现让人很不解的一种情况,当法国人叫嚣着复仇的时候,俾斯麦就通过媒体反威胁法国,显得无比的恐慌,乃至应对失措。因为俾斯麦看到法国人团结一致,要向德国复仇的时候,他真的很恐惧,他清楚,哪怕德国能一次又一次打败法国,但这种有底蕴的民族,只要不丢失精神,总会重头再来。
而当法国开始向虚弱的海外地区扩张的时候,俾斯麦不但不担心法国力量因此而增强,反而大力支持法国去海外拓展,因为俾斯麦很清楚,法国的这种曲线救国,其实就是放弃了在正面跟德国竞争,一旦法兰西民族失去了这种迎难而上的精神的时候,德国也就不用担心了。
难道法国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吗,法国政治家又不是白痴,问题是他们看明白了,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加上确实缺乏勇气,所以只能被迫选择向海外扩张。
但向海外扩张有一个最大的困境,那就是他们越分散力量在海外扩张,就越无法摆脱德国对法国的威胁状态。
因此即便是扩张,也无法安心扩张,进退维谷,他们无比需要获得其他大国的支持。
大明毫无疑问是一个大国,从人口上说,欧洲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相比,沙俄也才九千万人,要到一战前才能达到一亿五。从经济上说,虽然大明工业基础还很薄弱,但是工业化度很快,尤其是在茶叶和丝织工业领域,天赋太好,哪怕这两个工业都不可能成为支柱性产业,可在经济上意义重大,因为这两项产业都是经济效益非常出色的高度商品化产品。
最关键的是,大明在东亚地区几乎没有天敌的然地位,让全世界找盟友的法国觉得,在东亚地区跟大明的合作,虽然无法削弱德国对他们本国的威胁,却能够有效的保证法国在东亚的利益,甚至能帮法国进一步开拓远东利益,弥补本国经济的疲弱。
因此法国人早就积极的找过大明了,他们希望跟大明在东亚展开全方位的合作,包括产业和金融上,都要加深合作,法国认为两国间有广阔的合作空间,但之前大明经济不景气,朱敬伦变革的意愿不强烈,加上北上救灾的包袱,因此就没有跟法国人合作,现在出于制衡英国的考虑,加上经济条件改善,大明更能承担改革成本了,那就不妨真的跟法国建立一个长远的,积极的,建设性的深度合作。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