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682章 君臣论战-《北颂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为了避免曹玮在燕云之地遇道麻烦,朕需要暂缓对西夏的征讨。

    需要等到辽人在燕云之地有了动作以后,再做定夺。

    朕思量了一下,觉得寇公言之有理,就依照寇公所说的做了。”

    寇季听完了赵祯一席话,缓缓点头道:“我祖父为官宦数十年,看的自然比官家和臣长远。他觉得辽人会有所动作,那么辽人就一定会有所动作。

    官家谨慎行事,确实妥当。”

    赵祯失声一笑,“在朕面前,你就别讲这些虚的。你有什么想法,痛快的给朕道来。”

    寇季沉吟了一下,看向赵祯苦笑道:“官家此行,有些兴师动众了。七八十万兵马征讨西夏,犹如牛刀杀鸡。”

    赵祯笑道:“事已至此,朕也不能出尔反尔。一应军饷、粮草,朕会从内库拨一笔钱出来,承担一部分,算是朕犯错的代价。”

    寇季哭笑不得的道:“官家不必如此。一应的过错,全都是西夏人惹出来的。要承担,那也是他们承担。”

    赵祯看着寇季,没有说话,静等寇季的下文。

    寇季继续道:“臣赞成臣祖父的想法,官家手里的兵马,暂时应该按兵不动。七八十万兵马,可不是七八十人。

    调动起来十分复杂。

    眼下无曹玮这等良帅坐镇,其他人指挥兵马,恐怕很难将七八十万兵马的力量发挥出来。”

    赵祯叹了一口气,没有多言。

    他为何叹气,寇季心里清楚。

    朝中武臣不少,可真正能够统帅三军的,却少之又少。

    朝廷一旦动用重兵,总有一种无人可用的无力感。

    泱泱大国,无人可用,是谁的错?

    韩愈在《马说》一文中,给出了标准的答案。

    ‘世有伯乐,然后有千里马。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。’

    大宋百姓数以千万计,其中肯定有许多对朝廷有用的人。

    朝廷如今之所以无人可用,不是因为大宋没人才。

    而是赵祯的父亲、祖父,没有发掘这方面的人才。

    他们独宠文臣,为了发掘文臣,不遗余力。

    唯独对武臣视而不见。

    子言父过。

    赵祯自然没办法说他爹和他祖父的不是。

    寇季知道赵祯的心思,所以没有将此事提出来细说,他继续道:“我们若是冒然的指挥七八十万兵马进入到西夏,不仅不可能取得重大的战果,说不定还会有所损伤。

    稳妥起见,我们还得等下去。”

    赵祯略带幽怨的道:“等……等到什么时候,等到朕找到能统领三军的良将的时候?”

    寇季哭笑不得的道:“那倒不用……臣已经派遣了朱能、种世衡、王凯三人,分别在攻打西夏。违命侯李德明,如今坐镇在兴庆府,不敢轻举妄动。

    朱能三人在西夏境内,必然会大肆的攻城掠地。

    等到他们三方兵马近邻兴庆府的时候,就是我们大军出击的时候。

    到那个时候,臣派人去押送的火器,应该也都尽数运送到西北。

    有火器相助,加上我们到时候需要攻打的地方只有兴庆府一代。

    七八十万兵马一口气推过去,不需要过多的谋划,也不需要频繁的调兵遣将,大军对三军统帅的依赖,就会小很多。

    我们也不用损失太多兵马。”

    赵祯叹了一口气,“如此说来,朕有的等了?”

    寇季笑道:“那倒也不是……西北如今已经安定,我大宋的兵马已经推到了长城外。

    长城以内的疆土,以后不用再担心被兵灾侵袭。

    以前的那一套治民的办法,已经不合用了。

    官家可以借机梳理一下西北的民政,梳理一下西北的官员。

    不瞒官家,臣率兵夺取了夏州等地以后,手里无人可用,不得不在夏州等地,实行军管。”

    赵祯略微一愣,此事他略有耳闻,但并没有深究。

    如今寇季提起此事,他自然要说道一二。

    “招降的西夏官员,不能选用吗?”

    寇季闻言,脸上的笑意尽去,“我大宋不能用他们,他们大多数是从我大宋叛逃出去的。他们对我大宋不忠,我们自然不能用仁义来对待他们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