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
他们蛮横无法理,只凭个人喜好,家族之利而行事,与大士族有本质的利益冲突,必须要铲除。
大将军府大厅中,诸多官员士子都在绞尽脑汁谋画。
同时反对派和引战派不断在争论着,比朝堂热闹多了。
主薄陈琳此刻正眉头紧皱,组织着话语。他也是反对派。
袁绍站起身,来到大厅中间发表他的意见:“诸位,若不引外勇入京,是否可让其驻扎在城外,以此来威慑何太后,让其妥协呢?”
这已经是袁绍综合其他人意见做出的妥协之建议。
听到袁绍之言,陈琳神色一定,马上站起来来到大厅中间,来到袁绍旁边,对着阶梯上的何进朗声道:“大将军,属下有谏言。《易》称‘鹿放走了,就不可捕得了。’俗话说:‘蒙着眼睛捕雀。’微小的东西,尚且不能用得志来欺骗它,何况国家大事,岂可用诈来取得呢。现在将军总皇威,掌握兵权,龙骧虎步,或高或下,全在您的心中。这好比烧着火炉子燎毛发,有什么为难?合于道,违于经,为天人所顺。反抛弃利器,寻找外援。大兵集合起来,强的为雄,这是所说的干戈倒拿,把柄给别人,功决不成,徒徒地成为乱恶的台阶。”
陈琳此人,看得极为长远,觉察出引外勇之弊端。一个不慎,可真是万劫不复矣。
这个时候,郑泰忍不住,也站起来来到中间,谏言道:“董卓强暴残忍,野心无穷,若倚重他做朝政大事,将会放任他的凶暴和野心,必定会危害朝廷。以明公的威德,身居辅政重任,应当坚持由自己决断,诛除有罪的人,实在不适合以董卓作为援助。而且事情拖久了就会生变,窦武的前车之鉴离今不远。”
“对!诛杀中官,用不着征外地部队。而且董卓凶悍,手里又有精兵,必定不可控制。”卢植也站起来声援郑泰。
“大将军,不可擅引外勇啊!丁原与董卓,都不可!”旁边的朱儁皇甫嵩同时站起来,异口同声劝住道。
“诸位之言,是有理,但不可能让其掌控局势的。丁原骁勇善战,但也心怀忠诚,对大汉,对大将军,都是忠心耿耿,可信之。”
“至于董卓,乃太尉之门生,乃大将军之下属,受制于大将军,又有何惧矣?”袁绍仿若在舌战群儒。
其他人见袁绍如此推崇引外军入京,都恨恨看着袁绍。董卓乃袁氏之桃李,说不定就是袁氏之人。
若引之入京,真与袁氏联合,说不定袁氏就成为最大的赢家了。万一,新朝之乱,可能会再度上演。
之后,众人继续谏言,总之就是不同意引外兵入京。可惜,端坐在阶梯高台上桌子的何进,仿若没有听到他们的谏言,竟还是以袁绍等人的计谋为重。
无奈,卢植等人想出一个折中的法子,同意让丁原董卓之军入司隶,但不能入京,可先让前将军董卓(董卓的军职已经晋升)驻关中上林苑,又使府掾王匡发动他所在郡的强弩手来外城埋伏,召东郡太守桥瑁驻城皋,使执金吾丁原(刚册封)入河内驻扎,威逼京都。
这几位外勇,可以适当搞点事,同时发出谏言,逼迫何太后诛杀宦官。
之后,一切都如同计划那般发生了。
董卓的军队,在得到何进的命令后,竟不用一日,就出现在关中上林苑,强势接管此要地。那浩浩荡荡的大军,根本就不是普通的声援何进之姿态。
可某些人,好像看不到一般……
至于丁原,因为司隶极为富庶,之前作乱得到了不少好处,现在又因为有大将军之令,那更是肆无忌惮了。
直接自称【黑山伯】,疯狂劫掠要地之城孟津、平阴、河津等城池,还焚烧屋舍,巨大的火光照得城里通红,哀嚎遍野。
哪怕是玩家,知晓发生了什么,都对此惊心动魄。
第(1/3)页